[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有关武汉地铁三十三号线最新线路图,有没有更准确一点的回复?

发布时间: 2023-01-14 11:04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admin

  前些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总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企业在张江诞生,但研发推进顺利、即将落地结果时,又纷纷迁到外地。该趋势近年来被扭转——譬如创新药巨头君实生物,在外地产业化布局几年后重回上海,在临港建设了一个规模更胜数倍的生产基地。

  今年上海两会,许多代表委员关注到这一现象。有人分析,以前各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都同质化地强调研发和营销两端,制造环节被不约而同地忽视。现在上海在重点区域规划了一批面向高端制造的土地空间,形成“张江研发+临港制造”等新模式,重新填补了对产业链全价值环节的吸引力缺口。

  事实上,在各个行业,全市各区或多或少都存在扎堆发展、同质化发展的问题——一提“抢占新赛道”,便一股脑认准元宇宙。大量投入,成效却寥寥。决策落地前,不妨再思考一下:某些新赛道与本区功能定位关联度大吗?能与其他产业要素耦合吗?与兄弟区比,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吗?

  临港新片区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观察样本。它不与张江争抢既有的药企研发中心、贸易总部,乐于承接生产、测试等环节的企业,为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补齐了链条;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对应硬件、软件、终端三项,上下游都是“隔壁邻居”,构建起稳固互补的集群生态。

  可见,无意义的“内卷”是低效的,只会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反之,将政策、财政、土地更精准地投入到基础扎实的产业生态,投入到全市整体布局需要的战略领域,才能更高效地发挥禀赋特色、扩大比较优势。

  两会上,市领导再次强调,各区要坚持功能定位,一体推进各方面任务。这也是在与国际更高目标、全球顶级城市对标的发展新形势下,对各区的一次紧迫提醒:唯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海才能握紧拳头,推动城市核心功能在量的积累中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这要求全市干部们尽早转变观念,增强系统观念,强化整体意识,眼界更高一点,眼光更远一点。哪些企业要“争”,哪些项目需“放”,各类考量都要跳出一街一镇、一区一地的局限。

  会场内已达成一些共识:“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必须采取更集约高效的方式统筹各类资源与发展方向。多位代表委员表态,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与兄弟区的沟通协作,在竞技比拼中彰显自身的特色优势,共同落实好国家战略任务。

  共识能否延续到场外、延续到新一年乃至未来几年的“施工”中,不仅关乎产业创新发展前景,亦深刻关联城市建设、民生治理等方方面面。面对似乎触手可及的效益,能否保持战略定力,时时刻刻从战略全局上谋划问题、从长远眼光思考问题、从整体思路上把握问题,无疑是这座超大城市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答之题。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