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关于罗甸地铁3号线线路图高清,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 2023-01-17 20:37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admin

  政府缺钱是正常,但不是所谓的资不抵债!因为经过上级财政拨款或银行等放贷,短期是无法实现的,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是比较着急的,对比长期低成本资金,短期高收益的资金成本要远低于长期的,所以高收益的政信债目前最长期限也就2年期,很多还要求合同条款增加允许提前还款。

  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促进基建补短板,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也得到不断完善调整,以上措施为地方政府的正常基建投融资拓宽了道路,也为政信类信托项目的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刚接触政信债投资的朋友在学习政信债产品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明明是政府融资,却能给出8%左右的收益?

  其实,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是非市场化运营的国企,其主要职能就是为政府进行融资,所以信用远超一般国企,其融资体系相当丰富,融资渠道也非常多,包括银行、发债、保险、非标等多个渠道。

  这些融资渠道各有特色,政府平台公司充分利用各渠道优缺点,搭配长周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阶段灵活运营,搭建健康、稳定的融资体系。

  这期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政府平台的融资体系有哪些,政信债在其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投资者对政府的信用有一定的认同度,这是投资者买政信类理财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这几年地方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后续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依然很大。

  投资者在选择政信类项目时,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关注点在于该地区的财政收入排名,排名越靠前越好,比如经济前十强和百强的还款能力差距还是很大的。

  对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建议优先选择省级政府融资平台或者经济实力强的地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另外关注该政信项目是否有质押物还是纯信用担保,优选江苏、浙江经济发达区域的政信项目。

  我们很容易有个误区,那就是政府融资只通过政信债来募集,其实不是的,只是因为我们接触到的只有政信债而已。

  实际上,政府平台大部分的融资都是通过低息发债、商业银行贷款、保险公司融资、非标融资来完成的。其中我们接触多的政信债只是通过金交所非标融资的一小部分,所占比例非常低。

  这一类的融资手段在绝大多数政府平台中都是借款的大头。这类贷款的资金成本一般在7%左右,其实很多区县级地方的政府平台是没有评级的,他们很难公开发债,地方上要举债,主要就是靠政府平台从银行拿贷款,尤其是在当地有营业网店的银行以及本地的村镇银行,这些输血政府平台的比较多。这类贷款一般要占到地方债务的一半以上。

  发行公开/私募债券的融资成本其实比银行贷款、信托都低,一般利率在3~7%之间。这类融资渠道的占比要看当地的经济实力了,经济越好的地区占比越高,经济差的地方甚至可能没有资格发债。公开发行的债券属于标准化资产,发行的债券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公开流通买卖。所以经济好一些的地方政府会打造几个信用评级高的发债政府平台发债,而贫困地区则很难通过发债来进行融资。

  走这一类通道的资金也有,它的融资成本跟银行几乎差不多,因为险资本身资金成本低,而且期限长,投放到政信类项目上的期限也很长,而且一般资金量比较大,也是一个很大的金主。

  银行的贷款其实绝大多数走的也是非标的通道,就是说,银行把钱借给地方政府平台的债,它不能够在银行里或者证券交易市场里面公开买卖交易,能在银行里面公开交易的那种就是标准资产,比如北京债、四川债那种。非银行类的非标借款主要就是:信托,定融,融资租赁的融资。

  同一家政府平台从这三个的通道上获得的融资特点就是成本稍高,占比低,期限较短,基本在两年以内,极少数有三年期的融资,对比其他渠道而言,非标准化融资的限制较少,往往在地方政府平台融资体系中起着“备胎”或“润滑剂”的作用。

  政信债就属于非标准化融资,一般地方政府会通过信用评级高的政府平台公司发行信托产品,或发行金交所产品,最终实控人都是地方政府,产品安全性还是相对稳健的。

  政府平台融资最终去向主要就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项目,比如老城区翻新、新城区建设等,这种项目动不动就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尤其是新区建设项目,前期投入都是巨大的。

  只有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土地价格才会起来,招商后政府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样各类企业以及商户逐渐落住新区之后,人气带来新区的土地价格上涨,从而达到良性的循环。

  一个大型基建项目不同阶段,需要的建设资金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时期使用的资金量也不同。如果项目一开始就找银行贷款,一次性借最长期限、最高总量,必然会造成资金的站岗。

  所以政府平台会充分利用融资体系中各渠道的优缺点,各种长期、中期、短期的资金,各种低、中、高成本的资金全部都要用上。

  以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公开债为主,配置中、短期的信托、资管、金交所资金去补充项目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整个基建项目的资金安排充盈并且成本最优化。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政信债金交所的产品能达到9%年化了,毕竟对比银行贷款,这笔资金虽然成本高一点,但期限短、限制少、融资占比也低,在关键时候,可用于周转和提高资金流动性。

  政信类项目主要是地方上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间战线比较长,很多项目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完成之后投入使用或者招商才能产生收益。

  巨额的前期投入以及项目各个阶段的建设都需要不同的资金量,这就会产生有的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大,有的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少。

  前面说过,银行的资金虽然便宜,但是期限一般比较长,那么在需要资金量较少的阶段中,就会造成资金的闲置,这其实会更加提高资金的成本。

  所以,一般政信类项目是各种长期、中期、短期,各个渠道的资金都要用上,以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公开发债为主,配合部分中短期的信托类资金,然后再用短期定融高成本资金拿去补充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周转。

  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政信类项目,定融更多的是作为融资手段的有效补充,整体融资成本会严格的控制,并非是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就一定好,造成资金空闲是最大问题,短期高成本资金多用于应急资金,实际这种资金对比长期资金的成本相差并不是太大,所以关乎政信项目还是比其他类项目更加可靠的!而且对于一些成本较高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平台还会要求项目的工程方进行贴息。

  最后说两句,了解清楚地方政府平台融资体系的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政信投资产品的风险差异,我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需要结合地方经济、融资方实力、担保措施等多项情况,再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以及资金规划、目标收益等做好匹配。

  声明:本文综合自网络等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入市需理智,理财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