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返璞歸真村更美

发布时间: 2022-05-27 16:1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admin

  5月16日,記者沿著新修的柏油路,由東向西,驅車向和政縣買家集鎮石咀村駛去,遠看近瞧,一路景色美不勝收。

  到了石咀村西面的磨山溝,通往這裡的水泥路被一道鐵鏈攔住了,車輛無法通過﹔再往前走,到了山口,又有一道壕溝,隻讓行人通過,這讓記者更想到磨山溝一探究竟。

  踏著濕漉漉的草地,沿著水流湍急的小溪,徑直向上行走,忽而豁然開朗——一個10多平方公裡的山谷出現在眼前。谷底是草甸,東、西、南三面圍著大山,山上是茂密的原始灌木林和鬆樹林,草甸上有星星點點、三五成群的牛。記者走近牛群時看到放牧人陳進和兩個同伴,他們都是50多歲的年紀,但身體看上去很壯實,三人共放牧著楊台、李台兩個社30多戶群眾的90多頭牛。陳進告訴記者:“前兩年,來這裡游玩的人特別多,在這裡踏青野炊,弄得遍地都是垃圾,今年政府攔了鐵鏈,游人進不來,清淨多了,我們也能安心放牛了。”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這兩年,石咀村又恢復了以往半農半牧的生產生活方式,開始大規模養牛,全村有130多戶群眾養牛,凡養牛的人家都要輪流放牧,放牧時三人一組,責任分明。

  該村原黨支部書記楊希華告訴記者,村上像磨山溝這樣的放牧點還有柳梅灘、石咀等山坡,幾個放牧點景色都很美。全村400頭母牛在劃定地方放牧,每隻母牛基本上每年能產一頭牛犢,一頭牛犢的純收入為1萬元左右,養牛戶年收入達3萬元左右,傳統養殖業成為群眾主要的收入來源。

  黃鬆溝是石咀村境內的一個山谷,山奇、林密、水清、鳥多。該村在黃鬆溝打造了垂釣基地,配套修建了游客服務中心、秋千吊橋、網紅橋、人行便道、觀光河堤等附屬設施,並種植了波斯菊、百日草等花卉,一年四季游客絡繹不絕。

  柳梅灘是石咀村境內的又一旅游景區,景區內險峰峙圍,溝壑縱橫交錯,林木叢生……游人步入景區就會聽到轟然巨響,當地人說這是“海眼”發出的聲響。傳說“海眼”連著大海,所以水流從地下噴涌而出從不歇息,形成的牙塘河和牙塘水庫為臨夏市與和政、東鄉、廣河縣部分群眾提供了優質的飲用水水源。

  古朴顯風採,返璞歸真村更美。這兩年,村上對村民房屋進行提升改造,在房前屋后種植應季花卉,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如今,在這裡就能體會到古人“窗含皚皚千年雪,門有綿綿原始林”的心境。

  石咀村雖地處偏遠,卻有著幽雅的自然環境,保留著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近年來,通過當地政府的努力,這些古老的文化和習俗煥發出新的魅力,僅存在石咀等幾個村的“牛犢爺”入選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牙塘酒曲”被列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奇麗的自然環境,古老的文化遺存,這些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使得石咀村煥發出無限生機!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