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关于华安地铁五十号线什么时候通车?有没有更清楚一点的回复?

发布时间: 2023-01-07 07:2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admin

  在充钱就能变得更强的游戏时代,游戏皮肤犹如一股清流,它既满足了土豪玩家渴望炫耀、喜欢收集的心理,也没有伤害平民玩家对游戏公平性的追求,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了大量死忠,也逐渐成为游戏收费的主流模式。

  在1990年之前,由于硬件设备和技术的原因,游戏的画面是通过原画师、设计师给出的图案,由程序员编写让它动起来的,所以画质和像素都不好,那时候所有的游戏都称之为像素游戏,2D游戏,并不存在游戏皮肤的概念。

  但在1990年后,游戏引擎出现了,它可以让模型、动画引擎里动起来,由引擎进行渲染,最后把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同时允许玩家编辑和修改参数,自己建造关卡,以此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这给以后玩家自行更换角色皮肤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不过游戏皮肤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塞尔达传说》的启示。这款游戏的伟大创举在于它允许玩家自定义主角的名字。别看是一个小小的名字,它掀起的蝴蝶效应可是巨大的。

  受《塞尔达传说》的启发,游戏开始允许玩家自定义主角的衣着和造型。之后,它被归纳统称为:Avatar系统,也叫纸娃娃系统。

  纸娃娃系统可以将角色的身体区域或者武器区域分开,而非作为一个完整的模型,通过为不同的区域添加了新代码和新模型,如此便实现了各个区域外观的替换。在《洛奇英雄传》这款游戏中,角色的每个部位(上下衣、帽子、手套、鞋子、首饰、武器)都可以更换不同的外观。

  时至今天,可以说游戏引擎和纸娃娃系统的出现和发展,造就了如今的皮肤系统,让其有理可循。但估计一开始谁也没想到,它会成为各大游戏的吸金点。

  《王者荣耀》凭借卖皮肤,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手游;《CS:GO》一把崭新全蓝淬火爪子刀价格高达66万元人民币,从这两个极端的例子就能看出,游戏皮肤究竟有多赚钱,同时玩家对它的执念有多深。

  游戏的分类已经可以很明确的划分不同的受众人群了,但皮肤系统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游戏之中,这说明玩家喜欢皮肤的现象其实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或者说具有普遍性。这是为什么呢?

  先说社交者,其实游戏本身就具备了天然的社交属性,因为它自带话题和流量,当玩家因为游戏话题而产生交流的那一刻起,就产生了社交,而皮肤在游戏中一直以来都是热度不减的话题,所以游戏、皮肤和社交者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这就容易造成了别人都有我没有,所以我也要有的心理了,毕竟对于社交者来说,如果你没有,可能你连话都插不上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玩家这么沉迷皮肤,是受社交因素的影响。

  再说成就者,这其实很好理解,也就是皮肤所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单单是收集所带来的,还是因为它能满足玩家个性化甚至是虚荣和攀比的心理。为什么绝版皮肤卖这么贵还这么多玩家想要入手?很显然就是捉住了玩家大家都没有就我有的虚荣心。

  那探索者和杀手呢?这两种玩家看似和游戏皮肤扯不上关系,但是其实他们从一开始就被游戏分类划(探险类和竞技类)分到不同的人群去了。而这两种玩家只要也具备社交或者是成就属性,那他们也毫无疑问地会爱上皮肤。所以才会出现各类型游戏玩家都喜欢皮肤的现象。

  由于玩家对皮肤的热爱有增无减,已经随着技术和硬件的提升,游戏皮肤从一开始简单贴图换皮,到现在已经演化成各种游戏特效,这是个不错的进步。但是玩家却从最初的个性化选择,变成现在攀比成风的心理,很显然游戏皮肤发展的道路并不完全正确。

  那该怎么纠正呢?或许将游戏赋予文化基因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在《王者荣耀》中,我们可以看见甄姬游园惊梦中的昆曲文化;也可以看见杨玉环遇见飞天的敦煌文化;以及可以看见的赛博朋克文化。

  也许有人会说,我买皮肤只是单纯觉得它好看,文化内涵什么的根本没看出来。其实单单觉得它好看就已经足够了,因为好看就是一颗种子,注入了几千万玩家的心里,等到生根,或许就会有人开始考究其中的内涵,并且最后会发现,原来文化和游戏也能融合得如此之美。

  其实游戏作为八大传统艺术之外的第九艺术,它有很强的交互性,而且因为互联网属性,超越了地域界限,成为一种国际化交互的语言。因此游戏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输出载体,而游戏皮肤更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如今的游戏皮肤就像是一个潘多拉的魔盒,里面放什么,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如今,游戏已经从洪水野兽变成逐渐被人理解,因此相信游戏皮肤也能才攀比之心变成另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甚至是作为面向世界的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也许这就是皮肤的终极魅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