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国际瞭望|俄乌冲突:止战促和的目标虽远必达

发布时间: 2024-03-29 07:4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admin

  眼下,俄乌冲突已进入第三年。这场冲突不但给俄乌两国带来巨大冲击,也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严重影响。虽然冲突仍在延宕,但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冲突最终都要靠谈判解决。只要不放弃谈判努力,实现和平的目标虽远必达。

  虽然时过两年,但从当前战场形势看,俄乌冲突依然胶着,很难说其中一方已取得压倒性优势,真正的拐点似乎尚未到来。从和谈形势看,目前双方还没达成基础性共识,重启对话尚需时日。

  尽管如此,战场形势还是出现了重要变化。从战斗态势看,攻守地位发生转换。乌克兰军队2023 年夏季对俄军发起攻势,但遭遇重大挫折。相反,俄军守住了阵地,还不断把战线月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重镇阿尔乔莫夫斯克(乌方称巴赫穆特)之后,俄军今年2月17日又迫使乌军撤离乌东部城市阿夫杰耶夫卡。阿夫杰耶夫卡是乌军一个关键的军事据点。10年来乌军在那里建起了复杂、坚固和装备精良的防御工事。

  从战斗范围看,双方相互打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远远超出乌东地区。2023年以来,乌军频繁袭击俄方境内的地区,多次利用无人机和多管火箭炮等武器袭击别尔哥罗德州、布良斯克州、沃罗涅日州等地。此外,乌军还多次袭击俄方在黑海、克里米亚半岛等地的目标。另一方面,俄军也不断使用高精度远程武器,频繁袭击乌境内军工生产企业和弹药仓库等重要目标。

  从战斗潜力看,乌方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军费不足、武器弹药短缺、兵力紧张等情况。受国内党派斗争的影响,美国已暂时中止向乌方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但欧盟27国今年2月初已就向乌提供500亿欧元援助达成协议。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已承诺今年底前欧盟将向乌交付100万枚炮弹。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已宣布北约将向乌克兰提供100万架无人机。而俄方逐渐进入战时体制,军工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源源不断向前线提供坦克、大炮、导弹,后续兵员不断增加。在经济上,俄罗斯通过出售石油和天然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西方制裁的影响。

  俄乌冲突仍在继续,但解决这一冲突的最终出路还在于谈判。目前,双方谈判的政治基础还没有形成,特别是在业已形成的“新的领土现实”的立场上,彼此尖锐对立。因此,国际社会劝和促谈的任务依然艰巨。

  乌克兰和俄罗斯曾经都是前苏联的一部分。苏联1991年解体后,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而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乌独立后总体上一直与俄罗斯相处太平,直到2014年。这一年,在西方势力煽动下,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时任乌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下台。

  随后,亲西方势力在乌克兰掌权,并迅速向西方靠拢,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对于俄罗斯来说,北约是西方一个非常强大的军事组织,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意味着北约的军事力量可以逼近俄罗斯家门口。

  “颜色革命”发生后,乌南部以俄罗斯族人为主体的克里米亚半岛通过独立公投并入俄罗斯领土,同样以俄罗斯族人为主体的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并与政府军爆发武装冲突。俄方随后表示,克里米亚已是俄领土,俄领土完整不容侵犯。

  对于顿巴斯冲突,俄方认为这是乌政府与东部民间武装之间的问题,俄不是参与方。后来,国际社会对顿巴斯冲突进行调解,并促成了兼顾双方诉求的新明斯克协议,但这一协议未能得到执行。顿巴斯问题一度陷入“冻结”状态。

  拜登政府上台后,加强了对乌政府的军事援助,还表态支持乌加入北约,鼓动乌方与俄罗斯进行对抗。在此背景下,乌方立场越来越强硬,威胁要武力收复克里米亚并加强在顿巴斯的军事行动。对此,俄方作出强硬回应,包括在俄乌边境地区部署重兵、举行军事演习等。冲突爆发前数月,俄罗斯明确提出,美国不应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也不应在乌克兰部署战略性武器,但是拜登政府予以拒绝。2022年2月24日,俄方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当年9月,乌方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被并入俄罗斯。

  随着冲突的全面展开,西方国家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各种支援,特别是军事支援。在冲突一年之际,美国总统拜登突然现身乌克兰首都基辅,宣布向乌额外提供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和一系列对俄制裁措施。迄今为止,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总额已达736亿美元。其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也越来越先进。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今年3月7日晚在国会发表任期内第3次国情咨文演讲时,再次呼吁国会继续为对乌援助拨款。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为乌克兰冲突“添薪浇油”,主要出于其全球战略利益需要,特别是维护其霸权地位。

  一方面,通过这场冲突,美国可以不断消耗俄罗斯国力,防止其重新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战略竞争对手;另一方面,美国借这场冲突可以离间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增强欧洲安全忧虑,迫使欧洲进一步向美国靠拢,以避免欧洲与俄罗斯越走越近,从而影响其对欧洲的掌控。

  此外,美国的军工复合体、能源企业、粮食生产商等在这场冲突中也大发其财。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曾公开表示,美国对乌军事援助资金的绝大部分花在了美国的制造业上,为美国人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也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

  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但仍看不到终点的俄乌冲突,不仅给交战双方带来严重伤害,也给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贸易、国际金融等多个领域带来巨大冲击。

  冲突爆发以来,俄乌双方都蒙受了巨大人员伤亡。在两年多的冲突中,双方军队多次发生激烈战斗,尤其是争夺马里乌波尔、阿尔乔莫夫斯克(乌方称巴赫穆特)、阿夫杰耶夫卡等军事重镇的战斗非常惨烈,被称为“绞肉机”,这些地方几乎被夷为废墟。

  从乌克兰方面看,冲突导致大量民众逃往国外,或在国内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特别是粮食出口严重受阻,许多军事和基础设施遭到毁坏,政府财政日渐拮据,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西方国家的援助。特别是乌最终能否收复在战场上丢失的领土,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从俄罗斯方面看,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进行了全方位制裁,从经济到贸易,投资到金融,科技到军事,制裁力度之大、领域之广、程度之深可谓空前。特别是美欧抛出了“金融核弹”,将俄所有对外银行全部从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剔除,使俄国际收支渠道遭到重大阻碍,并对其国际贸易产生恶劣影响。此外,由于多条北溪管道被炸毁,俄罗斯向欧洲出口油气产品失去了非常重要的通道,而油气产品出口是俄罗斯经济命脉之一。同样,冲突也消耗了俄方大量的资源和财力。随着芬兰和瑞典先后加入北约,俄方的地缘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被迫采取应对措施。

  从欧洲角度看,安置大量来自乌克兰的难民给不少欧洲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难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在一些欧洲国家,对俄乌冲突的不同立场引发严重政治分裂, 右翼势力在政坛崛起的势头不断增强。同时,由于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欧洲国家不得不改从美国购买高价油气产品,导致物价上涨,民众生活水平相对下降。持续对乌克兰提供援助也增加了欧洲国家的财政负担。因为担心俄乌冲突蔓延,一些欧洲国家还不得不提高国防开支。

  在政治上,围绕这一冲突,国际社会出现较大分歧,部分国家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但也有不少国家在战略自主的基础上采取不同于美国的立场,没有选边站队;在安全上,受冲突的影响,俄罗斯与美国之间原有的绝大多数军控条约失效,增加了新的军备竞赛的可能性,给全球战略安全带来危险。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变得更加咄咄逼人,不但实现了进一步扩大,还多次举行大规模军演,并企图把军事触角向亚洲延伸。

  在经济领域,俄乌冲突导致粮食、能源等多种产品供应链中断。俄乌都是小麦、大麦、玉米以及植物油等粮油产品的重要出口国,但冲突阻断了这些产品的出口,非洲和亚洲一些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出现粮荒和饥饿。冲突还深刻改变了世界原有的能源供应结构,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推高了多国物价水平。受冲突影响,制造业所需的一些金属原材料供给也出现短缺。由于美欧把俄方所有对外银行全部从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剔除,不少国家感到在金融领域面临威胁,加强了用本币互换等方式进行双边贸易,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

  表面上看,俄乌冲突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在交锋,本质上却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同俄罗斯在欧洲地缘安全问题上的较量。只有妥善解决各方的合理关切,欧洲才能真正建立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