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人民”二字情最真福建检察“四下基层”听民声解民忧促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1-14 19:3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admin

  “一封来信”,追踪溯源查明真相,维护高墙内外的正义;综合履职保护知产,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闽江河畔,“在河之洲”,检察守望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新年伊始,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三微”作品征集展播活动揭晓,以福建基层检察院“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为原型制作的微电影《一封来信》和微视频《第一动力》《在河之洲》,荣膺“十佳作品奖”。

  三件原创作品,不同视角讲述、不同形式表达,共同呈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主题思想。来之于基层的文艺作品,贴近基层、反映基层,是福建省检察机关“四下基层”服务群众、解民忧、促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体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的缩影。

  “我们要将‘四下基层’彰显的根本立场、精神内涵、价值追求,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贯穿于高质效履职全过程,传递更多司法温暖和检察温情,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福建省检察院检察长侯建军表示。

  “没想到,小麂、果子狸也受法律保护,买卖‘野味’就犯法了。”野猪不再是保护动物,但随意猎杀也要负法律责任。2023年6月27日,一起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案,在一片古银杏群中开庭。这个没有围墙的庭审,吸引了案发地众多村民前来旁听。

  该案系《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后,尤溪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首例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案。尤溪是南方重点林区,检法“两院”借助“车载法庭”,把常见多发的涉林案件庭审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开到田间地头,检察官随案宣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要。

  不只在尤溪,首个全国生态日那天,福建各地检察机关走进乡间、社区、江岸湖边,以案为媒、蓝天为证,就地就近在群众身边普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通俗的语言向群众阐释,达到办一案、影响一片的效果。

  一体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全民法治观念,福建省检察院的九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就建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宣传大政方针、法律政策、检察职能和典型案例。建在晋江五里工业园区的泉州(晋江)非公企业法治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参访人员2.6万余人次,成为展示福建优质法治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位于漳州市龙文区的碧湖公园,沿绿荫跑道设置的500米长廊——漳州检察公益诉讼示范交流和法治宣传基地,也成为居民眼中一道亮丽的法治景观。

  新时代网民在哪,福建检察宣传就在哪开辟阵地、拓展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此,各地创新宣传内容、手段,拓宽传播方式、渠道,壮大网络法治正能量,使检察之声与报网端微屏同频共振,随波“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6月1日,福清市检察院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创作的MV《只“未”你快乐成长》破“层”出“圈”,线万。

  福安市检察院的宣传文化品牌“安小检”,从受众需求出发,巧用漫说检察、真人演绎、视频播报等方式玩转新媒体,闯出了“法安天下、检润民心”的普法新天地,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龙岩检察“岩检酱”普法广接地气,至今推出200多期,总播放量破亿,其中“手机口电诈”预防普法视频,2023年9月开学季,在全市1239所学校课间播放,在校园引起热烈反响。

  “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等‘三小’食品生产经营者,因食品安全轻微违法,受到的行政处罚是否过重?”

  2023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企业面临经营压力。检察机关如何以更优履职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福建省检察院部署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在为期一个月的大调研中,全省三级检察机关以“面对面”调查问卷方式,“访千企、问需求、把法脉、促法治。”

  省检察院第七检察部负责人介绍,结合此次专题调研和相关案件办理,该院针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影响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当好党委政府法治参谋。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载体。2023年5月,福建省检察院以具体问题和目标效果为导向,聚焦检察工作现代化、做强主责主业、过硬队伍建设等,制定《关于在全省检察机关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细化26项重点内容展开调研,将调研成果转化为高质效履职务实举措、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好每一件实事的实际行动——

  同年11月,省检察院出台《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助推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具体举措》,从强化民营企业保护的责任担当、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亲清护企”检察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回应企业关切。

  福建莆田市某企业高管挪用资金、骗取钱款、侵占财产,使这家知名企业陷入经营危机。案发后,该市秀屿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以立案监督、准确定性,深挖彻查漏犯漏罪,用好刑事司法政策敦促被告人退赃退赔,企业1800余万元经济损失全部挽回。同时,针对企业案发原因,发出检察建议,消除管理风险隐患,推进企业合规建设。2023年,这家焕发生机。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福建各级检察机关以调研开路出实招、举措破题促发展,打出一套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组合拳”。

  ——福州、漳州、三明、南平部署“检察监督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专项清理“空壳公司”、解决企业刑事“挂案”,促进企业重整行装再出发;龙岩市检察院设立涉企案件办理中心,倾力打造“风展红企”品牌,宁德市检察机关主动跟进服务“四大主导产业”,为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注入法治力量。

  ——厦门市思明区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助力创新发展、湖里区打造企业合规本土化方案,泉州市以“数智检察”提升“亲清护企”服务保障质效,入选2023年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平潭加强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相关机制获评2023年全国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佳实践。

  “谢谢你们的耐心讲解,我不再信访了。”信访人郭某从“要告到底,决不罢休!”到如今表示要息访息诉,思想“180度”大转变的背后,是检察官不厌其烦用心解开他的“法结”与“心结”。

  郭某是一起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因不服刑事判决信访。厦门市院受理后,复查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但郭某怒气难消。为解开郭某心理疙瘩,检察官多次邀请街道工作人员、郭某亲友上门做工作,接着召开简易听证会,请人大代表和资深律师担任听证员一起释法说理,最终使郭某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判决结果。

  听证,应听尽听,把办案过程“晒”出来,听听各方怎么说,听得心里亮堂,也听出是非曲直,听出了公平正义。

  在厦门,创新探索检察听证化解矛盾新途径:刑事申诉案件当事人对原案办理有疑问,就邀请原案承办侦查人员、检察官列席听证会;民事监督的申请人对社保、工伤等问题不了解,请来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在听证会上讲解相关政策……在福州,2023年开展检察听证843场,当事人“法结、心结”一起解,许多因案多年奔波,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倍受影响的信访人,通过听证终于释怀,开始崭新的人生

  “四下基层”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福建省各级检察机关采取主动约谈、带件下访、下沉接访等方式,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研究具体措施,推动“治重化积”案件清零。在宁德,2023年全市两级检察院领导包案办理64件信访难案,对三年以上重复信访积案实行挂牌督办、动态销号,最高检交办的4件重复信访疑难复杂积案全部化解。

  “四下基层”,下去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据了解,为弘扬“四下基层”精神,福建省检察机关持续开展接待窗口“为民办实事”活动,用“五心”(即诚心、用心、耐心、细心、热心)服务推动涉法涉检诉求实质性化解,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人大代表对检察为民常好评、满意度年年高。(张仁平 房燕瑜 雷闽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