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周末“顶流”在此非博会在济南成“网红打卡地”

发布时间: 2022-08-30 07:04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admin

  上个周末,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正在进行中。不少市民朋友前来,体验曲艺、绘画、手工等多种项目,领略非遗魅力。而这里,也成为济南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在主会场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的“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岁的毛猴制作艺术非遗传承人任金生正在摊位前为一位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介绍毛猴作品。他认真讲解,小朋友不时惊呼和大笑。

  “毛猴的主要制作材料是辛夷和蝉蜕,也就是玉兰花骨朵和知了皮这两味中药,俗称‘猴料’,在北京等地区家长们喜欢买‘猴料’给小孩粘猴玩,后来渐渐成了逢年过节的一个传统。”任金生说:“毛猴是利用辛夷毛茸茸的形体和蝉蜕的肢体,按照人体的肢体特征巧妙粘接而成为动作形态各异的猴子形象。毛猴艺术以猴喻人,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来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能写实性地再现各种场景和市井百态,老少咸宜、受到各个年龄段的人的喜爱”。

  “趁孩子学校还没开学,周末我就带他来了。”市民周先生告诉新黄河记者,非遗博览会汇集了数百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好看又好玩,既帮助孩子扩充非遗方面的知识,又能让孩子体会中国数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领略中华文明的厚重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周末在家跟他玩手机、看电视强多了”。“太神奇了,诊一下脉就能把我好多老毛病都说出来”。一刚从山东馆“扁鹊脉学诊法”展位前结束排队的市民胡小姐说,“医生准确地说出我体检查出的一些问题,甚至给我分析了我近期经历和性格对身体的一些影响,还给我扎了针灸,感觉太神奇了,太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了”。

  “非遗不是古董、文物,它在我们年轻人当中已经非常流行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随着古风、汉服等文化的盛行,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在中华文化中寻找自己的审美定位。”一着汉服前来的山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说,“我是一名汉服爱好者,这次我参观了油纸伞、蜡染等非遗项目,听许多非遗传承人讲解了项目的历史和传承人的故事,越发感受到了我们自己文化的厚重和韵味”。

  本届博览会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主分会场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主会场设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1.4万平方米,共有“新时代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4个板块;分会场已成功举办了曲山艺海合作联盟展演等活动,在融汇老商埠举办了齐鲁美食节、在染坊巷中心广场举办了“华服之美”非遗服饰秀等活动。

  温馨提示:展会入场需24小时以内核酸阴性报告,请大家参观前务必先去做核酸检测。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