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一支“酸酸”团队前来报到用爱制造“小确幸”

发布时间: 2022-05-30 08:54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admin

  新民晚报讯(通讯员曹香玉记者袁玮)在混杂着商品房和老式弄堂的居民区中,有条不紊地做好上千人的核酸采样,这与一支充当核心主力军的核酸志愿者团队的配合紧密相关。在徐汇区天平街道息村居委管辖的1200户、大约2400人的居民区中,徐汇区息村居委主任陆旻羿在3月15日迅速组建一支25人的志愿者队伍,完成了两个多月来的所有核酸采样的协助服务。息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惠丽说:“正是有小陆这样把居民放在心上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团长,让这个团队在艰难时刻发挥了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息村的抗疫作出了重大贡献。”

  25名志愿者有着不同身份和年龄,但他们有着同样的身份,那就是共产党员。当疫情来袭时,他们第一时间赶到居委会报名志愿者。抗击疫情以来,每位志愿者始终处于待命状态,每一次上岗手机工作群里都是满屏整齐划一的“收到”。万不得已需要请假的志愿者,也只会私信给陆主任,后面还附着一大段工作岗位的注意事项,让陆旻羿转告暂时接替岗位的其他志愿者。

  核酸志愿者团队以6名居委干部为核心,坚持党建引领,分为划块引导组、采样扫码组、秩序维持组、应急保障组。划块引导组实行动态“四通知”。对做检测的居民分区域策划时间路线,分时段分批次开展采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了提高核酸检测速度,发到居民的通知推行四级动态:预备通知、等候通知、行动通知、收尾通知。负责引导的居委干部王伟忠经常会骑着小电驴到采样点位上来问:“某某公寓居民完成了没有?”“几几弄的居民开始了没有?”遇上设备故障,天气恶劣或者医生临时调整等情况,“四通知”形式还可以对居民排队情形做出即时调整,努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采样扫码组加赠“递管服务”。秩序维持组是采样的“水龙头”,一开一关都影响着采样的速度。志愿者根据采样台速度分流居民,与扫码组流畅配合,及时错开避免交叉。在维持秩序的同时,除了提醒居民排队间距、采样间距,还要检查当日抗原、随申码、核酸码或身份证,指导申领核酸码,引导老弱等需要帮助的居民优先采样,为外国友人提供英语沟通。应急保障组云集玲珑多面手,从帐篷沙袋到试管拭子,再到开箱码试管码,只要现场有人说一句“设备需要重启”“试管不够了”,点位长、志愿者会立刻保障到位。从每顶帐篷的固定,到每一个采样台的摆放、整理,兼顾现场统筹人流和定时消杀,以及检测全部完成以后的统计数据,转运样本,整理全场医废……都离不开他们尽心尽力。陆旻羿一去流动采样点,志愿者张芳就担起临时协管员,助力点位长。

  在这支志愿者团队中,女性志愿者不在少数,她们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化身“花木兰”,踏上流动采样车驶向封控区,为居民带来了爱与温暖。志愿者陈盈主动承担了“专职”的扫码员。两个月多以来,每次接到通知上岗,陈盈总是在一号采样台主动就位,消杀座椅,整理物品,迅速了解医生的工作习惯并做出相应调整。在自己小区出现阳性病例时,她又当起小区的流动车采样扫码员,赢得大家的好评。当遇到居民登记信息输入有误时,她会指导居民改正,“核对姓名是职业习惯了,我也只是稍微记一下,既能提高检测效率,也能缓解居民焦虑。”

  陆旻羿作为团队的队长,陆旻羿不仅要统筹志愿者团队的分工安排,还要服务好社区居民,事无巨细。前期的志愿者培训、每次完成核酸采样的复盘,都是她通过微信群会议开展,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不断细化优化着后续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居委书记徐惠丽时时指导关心着核酸志愿者团队的工作开展,及时掌握陆旻羿汇报反馈的情况。这些“花木兰”还时不时在繁忙的工作中制造些“小浪漫”。5月12日护士节那天,她们偷偷用未使用的核酸管拼成了“512”和心形,当看到援沪医务人员打开盒子看到后的欣喜,她们也会有些“得意”。在“520”这个富有特殊含义的日子里,她们会提前用核酸管拼出个爱心送给团队,开启了活力满满的一天。“有她们在,每天的工作都充满热情,每天早上互相道一声‘早啊’,不知不觉就过去两个多月了,有这些给力的‘队友’很幸运。”陆旻羿向记者回忆起了一些“小确幸”。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标签: